逆風翻盤 斬獲多所美國前30院校offer
申請美國碩士,Y同學的GPA是硬傷,看她如何逆風翻盤,斬獲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南加州大學、紐約大學……等多所美國排名30名校碩士錄!

錄取信息錄取評估>>>
- 姓名:Y同學
- 申請學歷:碩士
- 錄取時間:2020秋
- 主錄取院校: 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
- 其他錄取學校: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 錄取專業(yè):公共衛(wèi)生
- 獎學金情況:無
背景信息錄取評估>>>
- 畢業(yè)/在讀學校:美國某大學
- 就讀專業(yè):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
- 成績情況:GPA 2.99
- 語言情況:豁免托福,GRE326

(點擊圖片可放大)
案例分析錄取評估>>>
【申請優(yōu)勢】
1. 本科是美本名校,專業(yè)背景契合,在校期間有一段TA的經(jīng)歷。
2. GRE分數(shù)高,一定程度彌補GPA的不足。
3. 一段中科院科研經(jīng)歷。
4. 一篇綜述論文發(fā)表一作。
5.一段省疾控中心環(huán)境健康部門實習。
【申請難點】
1. GPA不占優(yōu)勢,尤其和MPH相關的部分專業(yè)課成績不理想。
2. 推薦人溝通中間出現(xiàn)了一些小插曲,最終順利解決。
【錄取情況】
【全美大學排名17】 康奈爾大學 公共衛(wèi)生 (審理中)
【全美大學排名19】 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公共衛(wèi)生
【全美大學排名21】 埃默里大學 公共衛(wèi)生 (專排Top5)
【全美大學排名22】 南加州大學 公共衛(wèi)生
【全美大學排名29】 北卡教堂山大學 公共衛(wèi)生 (專排Top2)
【全美大學排名29】 紐約大學 公共衛(wèi)生
【全美大學排名40】 波士頓大學 公共衛(wèi)生 (專排Top8) 獎學金$20520
【全美大學排名40】 杜蘭大學 公共衛(wèi)生 (專排Top13)
【offer展示】
【申請故事】
Y同學是在辦學生推薦來咨詢的,2018年12.26號Y同學和爸爸媽媽一起來面談,做了學校定位、專業(yè)分析、背景提升規(guī)劃和時間規(guī)劃后,父母和孩子都非常信任我,當場就簽約了留學合同和背景提升。
正是這種毫無保留的信任,讓后續(xù)的申請非常順利。我們有一句經(jīng)驗之談:學生和家長信任,選校不糾結,申請結果一定不會差。
當時Y同學已經(jīng)是大四上學期了,GPA大幅度提升不太現(xiàn)實,我們的申請策略選擇從軟實力上來提升。
而后來的申請結果,也表明軟性背景的提升對于錄取起了至關重要的加分作用。
Y同學學習基礎很不錯,第一次GRE 就考了315+,但是為了提高競爭力,我建議她再考一次,她很努力的準備了一個月,每天的學習計劃排的滿滿當當,第二次考試就考到了326,非常給力。
Y同學性格是有點偏內向,表面看著就是安安靜靜的一個姑娘,其實身體里積聚著大大的能量。特別是執(zhí)行力很強,幫她分析問題之后她愿意馬上行動去改善,而且可以做得很好。
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在保持學校課業(yè)的基礎上,參加了中科院的科研營,發(fā)表了一篇文章,參加疾控中心的實習,考出了GRE。
選校過程中也不糾結,有問題及時跟我和文書老師溝通,我們來調整申請的項目,所以錄取結果幾近大滿貫。
我驚喜于她一步一步的成長和變化。
這一年為夢想而努力的過程,讓Y同學看到了自己更大的潛力,感受到了努力付出后收獲成長的快樂。
相信在新的學校,她一定會把握好機會和資源,成長的越來越好!
【學生感言】
開端
在好朋友的推薦下,我們結識了李老師,大四的圣誕假爸爸媽媽和我一起到杭州跟李老師進行初次見面溝通。
過去半年我在學校里的學習生活過得隨波逐流,不僅沒了大一時的沖勁,而且對未來也沒有很清晰的目標和規(guī)劃。
溝通過程中,我對李老師提出的各種問題回答的吞吞吐吐。在李老師耐心的引導和分析下,我慢慢清楚了自己研究生申請要做的事情,有了目標我重新充滿了動力。我下定決心gap一年重點提升軟實力。>>報名新通背景提升項目,有效提升軟實力
奮發(fā)
發(fā)表論文這件事,對于只寫過實驗report的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還好有專業(yè)的老師給我指點迷津,大到整個literature review的研究主題、文章結構,小到實驗操作的專業(yè)術語、批注的格式,巨細無遺。
我時常會因為連續(xù)讀十幾篇paper而感到煩躁,但這是完成一篇literature review必經(jīng)的過程,對于日后的研究生學習來說這些也僅僅只是新手入門階段。
在完成這篇literature review的過程中,我對論文的總結越來越得心應手,對作圖軟件的操作也越來越熟練,這對我我日后的學習來說是一個良好的鋪墊。
突破
向教授要推薦信對性格內向的我來說也是比較有挑戰(zhàn)性的一個任務。推薦信在申請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個人認為,推薦人和你的熟悉程度,和推薦人是否strongly推薦你這兩點最為關鍵。
因此,我決定找平時和我交流比較密切并且對我印象比較好的教授寫推薦信,畢竟他們要拿自己的信譽和名聲給我擔保寫推薦信。若是對學生不夠了解,教授要么拒絕寫推薦信,要么可能寫一封負面推薦信。
然而在我本科所就讀的大U,一節(jié)課上就有上百個人,僅僅靠上課就讓教授對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應該比較難。
因此我便經(jīng)常在課后去教授的office hour,問他課程的相關問題,課后讀他們的research paper,和他們聊聊自己從paper中發(fā)現(xiàn)的感興趣的東西。剛開始我還是有些膽怯的,生怕和教授沒話聊,然而我和教授不斷交流溝通以后發(fā)現(xiàn),他們還是很樂意回答問題的,也特別愿意和學生交流自己research的內容,畢竟這都是他們傾注了非常多心血的工作成果。
就這樣在回國之前我敲定了兩位教授的推薦信,還有一位交集不甚密切的教授,她也答應了幫我寫推薦信。然而推薦信這個東西或許也要看人品和運氣,在我開始提交材料的時候,其中一個教授遲遲沒有遞交推薦信,我發(fā)郵件他也不回。
我當時人身在國內,也沒法登門拜訪。而那位與我并不熟悉的女教授也在郵件中明確表示沒法為我提供強有力的推薦信。
眼看著申請截止日期一步步逼近,我當時甚至陷入了有些絕望的狀態(tài),還好在與李老師和姜老師溝通商量之后,我向當時所在實習單位的領導申請了一封推薦信,最終解決了推薦信的問題。
這個申請中的小波折也讓我深深體會到一個道理,生活中確實有很多難以預料的危機,還是要提前準備好Plan ABCD,才會有沉著應對的底氣。
備考
2018年和李老師見面之前我考了一次GRE,基本了解了考試的難度和流程。在做出了gap一年的決定之后,我先把重心放在學校的課業(yè)和research上,空余時間背背單詞。
在2019年畢業(yè)之后,我暫時沒有了課業(yè)的壓力,便集中精力準備了一個月,天天閉關刷題背單詞,終于考出了滿意的GRE成績。
這個過程讓我對自己的學習能力也自信了起來,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有進步的。
申請
申請過程中要特別感謝我的文書姜老師,我的文書在姜老師的潤色修改下不斷完善。每次改文書都像是一個brain-storming的過程,我認認真真的計劃自己的research
goal,career goal,設想未來的各種可能性。>>邀請姜老師指導留學文書
在這個過程中,我每一次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和想法,甚至對于自己也有了更全面的認知。
我問自己最多的問題就是Why? Why did I choose this major? Why should I attend this school? 大到家國情懷,小到個人前途,腦海中浮現(xiàn)出了無數(shù)我想呈現(xiàn)給別人的觀點,而姜老師會把我匱乏的語言組織得更加生動,把我的想法更確切的表達出來。
這幾個月的實習和科研經(jīng)歷對我專業(yè)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科院research對python的學習,還有在浙江省疾控中心的實習,讓我對這個專業(yè)未來可從事的工作有了切身的體會。
感謝李老師和姜老師這一路的陪伴,讓我不斷突破自己,實現(xiàn)夢想!
也要謝謝我的爸媽,一直都相信我可以,一直是我最強大的后盾。
未來的求學路上,我還需要更多的ambition,更高的效率,和更多的堅持。
【申請策略】
1. 從學生親身經(jīng)歷入手,引出學生想要追求MPH學位的動機。
2. 結合學生本科專業(yè)的學習,滿足相應的MPH的先修課。
3. 學生進一步探討疾病和Environmental Health的關系體現(xiàn)強烈興趣。
4. 結合學生在學校lab以及中科院的科研營,還有畢業(yè)后在浙江疾控中心的實習經(jīng)歷(申請時疾控中心的實習剛剛開始,剛好有參與一個和環(huán)境健康相關的project),突出為追求MPH的學習所做的準備。
5. 結合學校項目課程設置以及applied practice的機會等,和學生的目標契合起來。